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2:51:59  浏览:836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保监发〔2008〕42号


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

  为规范保险公司开展的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促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保险业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挥更积极作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是指保险公司接受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团体客户的委托,为其提供方案设计、咨询建议、委托基金管理、医疗服务调查、医疗费用审核、医疗费用报销支付等经办管理服务。

  保险公司依据委托管理合同,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收取委托管理费用,不承担委托基金的亏损和盈余。

  二、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应当与委托人签订委托管理合同,列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双方的法律关系。

  三、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应当符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经营健康保险的各项条件,并在开办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或营销服务部和相应的医疗服务合作网络。

  四、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的,应由总公司开发产品,并向中国保监会备案。备案材料应不迟于产品销售后7日内报送中国保监会。备案产品名称应符合以下一般格式:

  保险公司名称+说明性文字+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产品

  五、备案时,应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产品备案报送材料清单表》,加盖保险公司公章;

  (二)委托管理合同文本;

  (三)本公司法律责任人的声明书;

  (四)产品可行性报告;

  (五)包含所有报告材料电子文档的光盘或者磁盘;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委托管理合同文本应当至少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委托管理内容、委托管理期限、管理费用、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

  六、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按照总公司报备的“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产品”,签订委托管理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总公司应当对委托管理合同的签订进行指导。

  七、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以委托基金及增值额作为理赔限额。如果结算年度内委托基金出现节余,节余部分滚存下一年度;如果结算年度内委托基金出现不足,应由委托人予以弥补,保险公司不得垫付基金。

  委托人将委托基金划归保险公司管理的,保险公司应当设立单独账户管理基金。根据委托人的委托,保险公司可以对委托基金进行投资管理,但不得对委托基金提供增值保证。如果账户有节余,而委托人在下一保单年度不再进行委托管理的或合同履行期间委托人要求终止合作的,保险公司应以转账或支票方式将余额转入委托人账户。

  八、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应根据实际成本情况,收取委托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可按比例或约定金额从委托基金中提取,或由委托人另行支付。

  委托管理费用可以根据管理成本进行浮动,浮动办法应当在委托管理合同中列明。

  九、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不需计提保险责任准备金,不纳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范围。

  十、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应遵循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则,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精算管理、风险管理和理赔管理的优势,保证委托基金安全,并注重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完善业务管理流程,简化理赔手续,缩短等待时间,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十一、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应加强与医疗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医疗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委托基金的使用效率。

  十二、保险公司在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的同时,可以为委托人提供承担风险保障的健康保险产品,但应分别签订委托管理合同和保险合同。

  保险公司可以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与健康保险相结合的业务,此业务应当拆分管理的,分别按照有关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和健康保险的规定进行产品管理;不应拆分的,按健康保险产品进行管理。

  十三、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在本通知下发前已开展的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按照原合同约定执行。

  

  附件:1、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产品备案报送材料清单表

     2、法律责任人声明书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八年六月二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阳市专利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阳市专利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05号 2002年8月5日)


  第一条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激励技术创新,加强专利管理,保障专利权人和有关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管理、专利实施与许可、专利信息传播利用、专利中介服务机构管理、专利行政保护及其他与专利管理有关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专利事业的领导,提高全社会的专利意识,将专利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协调处理专利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 市知识产权局是市人民政府主管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专利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对专利工作成绩突出、有重大发明创造、实施专利取得明显效益、举报和查处假冒、冒充专利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设立专利资金,用于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和有市场前景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相关费用的资助和实施扶持,以及专利战略研究、专利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投入和其他专利管理工作。
  专利资金由市和区、县(市)财政专项预算拨款,并逐年增长。专利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专利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专利管理工作制度。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专利工作的指导。
  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本单位专利保护和管理。


  第八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将符合专利申请条件的发明创造及时申请国内外专利。
第九条 单位应当鼓励和支持员工进行发明创造并申请专利,尊重员工非职务发明创造,把员工申请专利和获得专利权的情况,作为其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十条 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依法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给予奖励;自行实施或许可他人实施专利的,应当依法给予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报酬;转让专利权的,参照许可他人实施专利的规定,给予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报酬。
  对职务发明以专利权入股的,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从该股份中提取不低于20%的收益作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报酬。
  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同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对奖励、报酬依法另有书面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十一条 对非职务发明创造,其专利授权后,属发明专利的,可以向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申请奖励,属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可以向其所在地的区、县(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申请奖励。


  第十二条 专利权可以作价出资,涉及国有资产的,应先通过法定机构按程序进行资产评估;涉及非国有专利资产的,其所有人或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应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评估机构在按规定报国家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备案的同时,抄报市管理专利的工作部门。


  第十三条 承担职务发明创造的员工退休或者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将有关专利申请的全部技术资料归还单位。单位应与员工就此作出约定。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或者申报人应当提交专利检索报告;申请人或申报人不提交的,不予立项、认定、授奖:
  (一)申请政府资助的研究开发或者技术改造项目;
  (二)申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三)申报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
  凡政府资助的研究开发或者技术改造项目,在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及基础上完成后,均应向项目主管部门提供专利检索报告。
  专利检索报告可以委托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出具。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根据平等自愿原则,就专利申请、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以及利益分配等事项作出约定:
(一)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进行发明创造的;
  (二)个人兼职进行发明创造的;
  (三)在其他单位学习期间进行发明创造的;
  (四)合作进行发明创造或者委托进行发明创造的;
  (五)订立其他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合同的。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进行专利法律状态认定:
  (一)申报市级科技、经济计划的项目中含有专利权的;
  (二)以专利权作价出资或者进行专利资产评估的;
  (三)请求专利管理部门或者海关保护专利的;
  (四)设立企业、资产重组、引进境外技术或者从事境外来料加工涉及专利权的;
  (五)技术或者产品出口项目中,涉及进口国家或者地区专利权的;
  (六)商品销售中涉及专利权或者专利申请的;
  (七)举办各类技术与产品展览会、展示会、推广会、交易会涉及专利权或者专利申请的;
  (八)其他应当认定专利法律状态的。
  专利法律认定由市级以上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办理。


  第十七条 约定专利权归属的合同、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权质押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当事人应当自合同生效之日3个月内,到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规定由省以上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登记备案的,通过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核实后按程序呈送。
  委托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办理的,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专利权人或者专利实施被许可人可以在其产品、产品包装或者产品说明书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


  第十九条 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加强专利信息和专利交易市场的管理,促进专利信息的传播、开发和利用,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转化和专利技术贸易的发展。


  第二十条 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设立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和专利执法队伍,受理专利违法行为的投诉,负责日常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 鼓励发展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设立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应当经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核实后,按程序报批。
  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受聘担任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顾问,代理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让及专利实施许可等事务,发生名称、地址和负责人变更的,除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外,还应当到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备案。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加强对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指导,使其独立、客观、公正、诚信地执业。


  第二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不得出具虚假专利文献检索、专利资产评估报告;不得与当事人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误导、欺骗、胁迫当事人签订与专利有关的合同。


  第二十三条 发生下列专利纠纷,当事人可请求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一)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主归属纠纷;
  (二)发明人、设计人的资格纠纷;
  (三)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纠纷;
  (四)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


  第二十四条 发生专利侵权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请求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不再受理。


  第二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不得假冒他人专利不得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
  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假冒他人专利冒充专利提供生产经营便利。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由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假冒他人专利的,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为假冒他人专利或者冒充专利提供生产经营便利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同时违反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违反本办法,由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出作行政处罚并予以公告的,公告费用由被处罚的单位或个人承担。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以未提供专利检索报告的项目给予立项,认定或者授奖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拒绝、阻碍管理专利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管理专利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主管部门或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十政发[1998]9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浪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县级事业单位,各大中型企业,
驻市各单位:
  《十堰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
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十堰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住宅区物业管理,逐步实现专业化、社会化、经营型的物业管理新体
制,为居民创造和保持一个整洁、文明、安全、生活方便的居住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区规划区范围内的住宅区物业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物业,是指住宅区内已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
设备及场地。
  本办法所称业主,是指物业的所有权人。
  本办法所称使用人,是指物业的承租人和实际使用的其他人。
  本办法所称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公司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按合同有偿对物业进行管
护、维修和为住用人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
  本办法所称物业管理公司,是指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经
营物业管理服务的企业。
  第四条 物业管理实行业主自治管理与委托物业管理公司专业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市房地产管理局是本市住宅区物业管理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物业管理的政策和法规;
  (二)负责全市物业管理工作的组织、检查、协调和业务指导;
  (二)指导全市物业管理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的体制改革;
  (四)负责管理市政府用于扶持物业管理的专项资金;
  (五)负责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资质的审批、年检;
  (六)负责物业维修基金和物业管理配套用房的监督管理;
  (七)组织查处物业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八)负责全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业务培训。
  第六条 市政园林、交通、公安、邮电、供水、供电、供气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的职
责范围内配合做好住宅区物业管理工作。
  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监督本辖区物业管理工作,主动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社
区服务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
  第七条 住宅区交付使用、入住率达到50%以上后,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督促、指导
开发建设单位会同住宅区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组织召开第一次业主大会。
  第八条 业主大会由住宅区内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必须有过半数以上有投票权的业
主出席才能举行。
  业主大会的决定,须经出席会议的业主过半数以上表决同意。
  第九条 业主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选举、罢免业主委员会委员;
  (二)审议通过业主委员会章程和业主公约;
  (三)听取和审议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报告;
  (四)决定物业管理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条 住宅区业主人数超过100人时,应当组成住宅区业主代表大会。
  业主代表大会成员人数一般不超过80人,由各幢住宅或非住宅业主按比例协商推选产生

  业主代表大会的召开方式,决议方式与业主大会相同;履行业主大会相同的职权。
  第十一条 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区应当成立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是代表业主、使用
人的合法权益,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
  一个体宅区成立一个业主委员会。第一次业主大会选举产生首届业主委员会。
  第十二条 业主委员会人数根据住宅区的规模等情况而定,一般为5人至15人组成。
  根据需要业主委员会委员可以聘请部分有关管理部门和服务单位的人员担任,但业主代
表不得少于80%。
  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在业主委员会委员中推选产生。
  业主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三年。
  第十三条 业主委员会自选举之日起十五日内应持下列文件到市民政部门和市物业管理
主管部门审核登记:
  (一)成立业主委员会申请书;
  (二)业主委员会委员及主任、副主任名单;
  (三)业主委员会章程。
  第十四条 业主委员会对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议召开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
  (二)制定或修改业主委员会章程、业主公约,并提交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审议;
  (三)选聘、续聘或解聘物业管理公司,与物业管理公司订立、变更或解除物业管理服务
合同;
  (四)依照本办法设立物业维修基金,审定和监督依照本办法设立物业维修基金的使用;
  (五)审议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服务年度计划、财务预决算以及住宅区管理服务的重大
事项;
  (六)听取业主、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检查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服务工作;
  (七)配合物业管理公司,督促业主和使用人遵守管理规章制度,履行义务;
  (八)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会议必须有过半数委员出席才有效,决议事
项应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业主委员会召开会议时,可邀请政府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等单位有关人员和业主、使
用人代表以及物业管理公司代表列席会议。
  第十六条 业主公约是有关物业使用、维修和其他管理服务活动的行为规范,对全体业
主和使用人具有约束力。业主和使用人应当遵守业主公约。
  业主公约自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并报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物业管理公司与委托管理服务
  第十七条 物业管理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享受国家对第三产
业的优惠政策。
  第十八条 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岗位培训,持证上岗。
  第十九条 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办理下列手续,方能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开展经营活动:
  (一)申请取得资质证书;
  (二)取得营业执照;
  (三)办理税务登记;
  (四)申办《湖北省经营及服务价格收费监审证》。
  第二十条 一个住宅区业主委员会只能选聘委托一个物业管理公司统一负责物业管理,
住宅区业主不得自行委托物业管理公司。
  物业管理公司接受委托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应当与业主委员会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委托的服务事项、服务要求和标准、服务费用、
服务的期限、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方式等。
  物业管理公司应当自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合同报工商行政主管部
门和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物业管理公司实施管理服务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房屋建筑共用部位的养护、维修和管理;
  (二)房屋共用设施、设备的养护、维修、运行和管理;
  (三)附属配套建筑和设施的养护、维修和管理;
  (四)公用绿地、花木、建筑小品等的养护和管理;
  (五)公共环境卫生,包括公共场所和房屋共用部位的清扫保洁以及垃圾的收集、清运等

  (六)车辆停放与行驶秩序的管理;
  (七)维持公共秩序,包括安全监控、巡视、门岗执勤等;
  (八)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要求,做好业主委员会、业主、使用人委托的其他管理
服务事项。
  (九)配合街道、居民委员会做好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有关工作。
  第二十二条 物业管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由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 物业管理收费应当遵循合理、公开以及与管理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物业管理费用由物业管理公司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约定向业主或使用人收取。
  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每半年向业主公布一次管理服务费用的收支
情况,并接受业主委员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四条 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在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终止或解除后的十五日内,在市物
业管理主管部门监督下办理如下事项:
  (一)向业主委员会移交业主共有的房屋、场地和其他财物(物业管理公司参与投资兴建
的管理、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由业主委员会按投资比例以重置成本价结合成新的方法作价收购
);
  (二)与业主委员会办理财务结算;
  (三)向业主委员会移交全部物业档案资料;
              第四章 物业的使用与维护
  第二十五条 业主和使用人应合理、正确的使用物业,禁止下列行为:
  (一)损坏房屋承重结构和破坏房屋外貌;
  (二)改变原有房屋的功能和用途;
  (三)占用、损坏住宅的共用部位、共用设备或者移装共用设备;
  (四)在天井、庭院、平台、屋顶、道路或者其他场地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五)侵占绿地,毁坏花草树木;
  (六)随地摆设摊点,未经批准设立集贸市场;
  (七)乱倒垃圾,在公共场所堆放杂物;
  (八)乱贴、乱画、乱牵、乱挂和不按规定设置广告;
  (九)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噪声;
  (十)不按规定行驶和停放车辆。
  第二十六条 业主和使用人装修住宅,应当事先告知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应当
将装修住宅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业主或使用人。
  对住宅装修中的违规行为,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劝阻制止,并督促改正;对拒不改正的,
应当及时告知业主委员会并报有关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业主或使用人因特殊情况需要改变住宅使用性质和外貌的,必须符合城市
规划及住宅区物业管理要求,报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 业主转让或出租住宅时,应当将业主公约作为转让或租赁合同的附件,并
将转让或出租的有关情况书面告知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
  第二十九条 物业维修、更新费用的承担办法:
  (一)住宅自用部位和自用设备的维修、更新费用由业主或使用人承担;
  (二)本幢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的维修、更新费用,由本幢住宅业主或使用人按照各
自住宅建筑面积比例分担。
  (三)住宅区内由业主和使用人共同使用的道路、绿地、路灯、排水排污干道、化粪池、
垃圾箱等公共设施的大修、更新费用,由住宅区内的全体业主按照各自住宅建筑面积比例分
担。
  (四)住宅的共用部位、共用设备和公共设施属人为损坏的,其维修、更新费用由责任人
承担。
  第三十条 物业维修、更新时,相关业主、使用人应当予以配合。因阻挠维修造成其他
业主、使用人财产损失的,由责任人负责赔偿。
  因物业维修、装修造成相关业主、使用人的自用部位、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由责任
人负责修复或赔偿。
              第五章 前期物业管理与移交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前期物业管理,是指住宅区住宅开始出售至业主委员会成立前
的物业管理。
  第三十二条 新建住宅区首期房屋单体竣工出售前,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制定住宅使用公
约,选聘物业管理公司,签订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并报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批准。
  开发建设单位与购房人签订销售合同时,应当将住宅使用公约、前期物业管理合同和住
宅使用说明书作为销售合同的附件。
  第三十三条 前期物业管理期间,不得使用物业维修基金。业主入住后所发生的前期物
业管理服务费用,由开发建设单位与购房人按照住宅销售合同的约定承担,没有合同约定的
,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十四条 住宅使用公约至业主大会审议通过的业主公约生效时终止。
  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至业主委员会与其选聘的物业管理公司签订的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生效时终止。
  第三十五条 新建住宅区按照规划建设完毕并经综合验收合格后,开发建设单位应在三
个月内向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和住宅区业主委员会移交下列住宅区工程建设资料:
  (一)住宅区规划图、红线图、竣工总平面图;
  (二)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
  (四)地下管网竣工图;
  (五)其它必要的资料。
  第三十六条 新建住宅区或在物业管理范围内新建建筑物必须建立物业维修基金。物业
维修基金由开发建设单位按住宅区建设投资总额的1%—1.5%的比例提取,其中:建筑面积
3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为1%;高层住宅、零星单幢住宅、住宅片区为1.5%。物业维修
基金可计入住宅区开发建设成本。
  住宅区物业维修基金由开发建设单位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综合验收前,由市物业管理主管
部门负责收集。
  第三十七条 物业维修基金由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在指定的金融机构实行专户储存,专
项用于该住宅区物业管理的启动及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和公共设施的维修、更新。物业
维修基金及其增值部分归住宅区全体业主共同所有。
  物业维修基金的使用由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决定,报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审查核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
  业主委员会应定期对全体业主公布物业维修基金的使用情况,接受业主的监督和审计部
门的审计。
  第三十八条 新建住宅区交付使用或移交时,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
3‰向业主委员会提供物业管理用房(最少不得低于40平方米),作为住宅区公共配套设施,
由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管理,主要用于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办公使用。
  第三十九条 新建住宅区交付使用或移交时,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总建筑面积的3‰,
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向业主委员会提供社区综合服务用房,所有权归住宅区所有业主,由市
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监管。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的购置费用可从物业维修基金中列支。
  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和住宅区内其它有经济收入的共用配套设施、设备和场地,由物业管
理公司按物业委托管理合同经营。
  第四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交付使用而未建立物业维修基金的住宅区,由业主委员会依
照价格管理部门核定的标准,按房屋建筑面积比例向产权人收取建立物业维修基金。
  住宅区房屋的改建、扩建,由产权人按工程投资总额的1.5%缴交物业维修基金。
  按国家房改政策房屋产权买断时,售房单位应提取售房款总额的10%,建立物业维修基
金。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业主、使用人违反业主公约、住宅使用公约,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业主委员会或相关的业主、使用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二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本办法的,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
当责令限期改正或撤销其决定。
  第四十三条 业主、使用人逾期未按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的,物业管
理公司可以按合同约定加收滞纳金,并可以采取必要的督促措旅,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
执行。
  第四十四条 物业管理公司违反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造成
业主、使用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物业管理公司违反本办法情节严重的,市物业管理主
管部门可按规定降低或者注销其物业管理资质,同时建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其物业
管理的经营项目。
  第四十五条 物业管理公司未取得物业管理资质等级证书,擅自承揽物业管理业务的,
由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强制终止其对住宅区的物业管理。
  第四十六条 业主、使用人或其他单位、个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二十六条、二十
七条规定的,物业管理公司有权予以制止,要求限期恢复原状或采取补救措施;按规定应给
予处罚的,由有关行政部门给予处罚。
  第四十七条 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
主管部门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业主或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公司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可由市
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可申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综合楼宇、工业区等物业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 条 各县(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可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十堰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5年8月11日发布的
《十堰市城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