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浅议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田永东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4:05:22  浏览:872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议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田永东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犯罪。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客体要件不同。前者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的客体是单一客体,即公民的生命权。
  (二)犯罪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侵犯人身权利,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一种手段,二者之间存在目的与手段的内在联系;后者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利。由于这些区别的存在,在司法实践中,二者的界限一般是不会发生混淆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些联系表现在:
  (一)抢劫罪虽然主要是侵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但同时又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而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公民的生命权,因此,抢劫罪的客体要件与故意杀人罪的客体要件间存在包容关系。
  (二)抢劫罪的行为方式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故意杀人罪的行为方式,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因此,在犯罪的行为方式上,二者之间也存在交叉关系。
  (三)抢劫罪一般是先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而后取得财物,使用暴力、劫取财物者是故意的;故意杀人罪,行为人杀人后,劫走被害人的财物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其杀人、劫物也都是故意的。因此,在这方面二者也有相似之处。对抢劫杀人案件的定性,要根据案件的特点,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从司法实践看,抢劫杀人案件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先杀人后抢劫的案件,即事先只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而无抢劫他人财物的目的,抢劫财物是在杀人以后对其亲属实施的,或者杀人以后,见财起意,又将其财物拿走的案件。基于杀人的故意,实施杀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后又基于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故意,实施了抢劫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这两个罪之间没有内在的牵连关系。类似这类案件,应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两罪并罚。
  (二)在实施抢劫财物过程中先杀人后劫物的案件,即在抢劫财物过程中,先将财物的所有人、经管人杀死,剥夺其反抗能力,当场劫走其财物,杀人是劫走财物的必要手段的案件。虽杀人在先,劫取财物在后,但都发生在抢劫过程中,而且杀人是劫取财物的必要手段。因此,应定抢劫罪。
  (三)抢劫以后又杀人的案件,即抢劫财物后,为了保护赃物、抗拒逮捕,毁灭罪证,当场又杀人的,或者为杀人灭口而杀死被害人的案件。杀人灭口行为,与抢劫没有内在联系,因此是两个独立的犯罪,应分别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两罪并罚。至于抢劫后为了护赃等而当场使用暴力杀人的,应视为抢劫行为的继续,仍只能定为抢劫罪,为护赃而当场行凶杀人,可作为从重处罚情节。
  根据上述分析,对于抢劫杀人案件的定性要把握两条界限:一是杀人是否发生在抢劫财物过程中,二是杀人是否是抢劫财物的必要手段,是否与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之间存在目的与手段的内在联系。如果杀人行为发生在抢劫过程中,而且是抢劫财物必要手段,应定抢劫罪;如果杀人行为发生在抢劫财物过程之外,或者虽与抢劫财物过程有联系,但与抢劫财物无内在联系,应定故意杀人罪。


黑龙江省北安市人民法院 田永东
联系电话 0456—6421683
邮编 16400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1]157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2001-9-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现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三、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本通知自2001年10月1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符的,一律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对于此前已发生而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也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区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区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试行)的通知


衢政发〔2005〕4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衢州市区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试行)》已经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衢州市区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试行)
  
  为进一步提高市区工业投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质量,增强项目布局的合理性和决策的科学性,促进产业集聚,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加快项目推进工作,根据《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引办法》(浙政办发〔2005〕73号)、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快衢州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衢委发〔2004〕50号)和《关于衢州市区工业产业空间布局的指导意见》(衢委发〔2004〕54号)的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范围
  (一)市区范围内所有落地项目,都必须经过决策咨询服务协调程序。
  (二)凡进入东港工业功能区和衢化片区的项目(包括柯城区、衢江区项目)的决策咨询服务协调,由市经委牵头,市开发区、高新园区等部门参加。
  (三)凡在东港工业功能区和衢化片区以外投资的项目(包括市区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项目)的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单个项目投资额在3000万元及以上的,由市经委牵头组织,柯城区、衢江区政府参加;3000万元以下的,由柯城区、衢江区政府牵头组织,市经委参加。
  二、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组织机构
  成立市区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和市经委、开发区、高新园区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发改委、行政服务中心、监察局、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建设局、外经贸局、电力局、安全监管局、工商局、水利局等部门分管领导和柯城区、衢江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成员实行A、B角。视项目具体情况请市相关专业银行、消防支队、巨化集团公司等单位参加;对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项目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委。
  市开发区、市高新园区牵头分别建立东港工业功能区、衢化片区项目预审小组。东港工业功能区项目预审小组由本区域有关职能分局、市开发区内设处室、市经委、市行政服务中心、柯城东港工业园、沈家开发区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东港工业功能区(含柯城区、衢江区)的项目预审;衢化片区项目预审小组由本区域有关职能分局、市高新园区内设处室、市经委、市行政服务中心、巨化集团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衢化片区的项目预审。
  柯城区、衢江区参照本制度制定柯城区、衢江区的工业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具体负责东港工业功能区和衢化片区以外各自所辖的其他区域所有落地项目预审和3000万元以下项目决策咨询,并经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施行。
  三、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基本职责和原则
  (一)科学布局项目。要根据国家、省产业政策导向、《关于衢州市区工业产业空间布局的指导意见》和东港工业功能区、衢化片区及市区重点工业乡镇产业布局规划要求,加强决策咨询服务协调,特别要加强区域之间的协调,合理布局项目,促进产业集聚。
  (二)把好项目质量关。要根据国家、省有关产业准入目录和各工业园区入园项目的基本要求,确保落地项目质量,防止限制类项目、禁止类项目特别是"五小"项目落地。对一些环保、安全、投资强度等方面存在疑难问题的项目,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明确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强化服务提高效率。通过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一系列审批和程序问题,避免部门之间互为前置、相互沟通少的弊端,提高办事效率;协调解决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配套服务问题,通过决策咨询服务协调会议方式落实重大项目服务协调机制。
  (四)坚持先评审后签约原则。项目在备案、核准之前,招商引资项目在签约之前,先进入决策咨询服务协调程序,确保项目落地的科学决策。
  四、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程序
  (一)预审初评。进入东港工业功能区、衢化片区的项目,以及这两个区块以外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根据预审工作分工,分别由市开发区、市高新园区、柯城区、衢江区政府组织预审初评,提出项目落地的初步方案。若参加预审的相关单位对落地项目无异议的,则形成《预审协调会议纪要》,并报送领导小组会议决定通过;若有异议,则由预审牵头单位梳理出需进一步决策咨询的具体意见,提交领导小组会议综合评估审定。
  (二)综合评估审定。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其委托的副组长主持召开决策咨询服务协调会议,对预审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审定。根据项目需要可不经过预审初评直接进入综合评估审定程序。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对项目提出是否可行以及如何实施的方案,重点对项目产业政策、落地选址、环境保护、供地方案、基础配套、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评审。会议根据参加单位的意见,经过讨论协调,形成《决策咨询服务协调会议纪要》。凡事先已通知,但领导小组成员A角或B角都没有参加会议也未请假的,视同该单位对决策项目没有异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会议根据项目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对一些特殊项目可采用特殊的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形式。决策咨询服务协调会议由市经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一些需现场踏勘或外出考察的项目由市经委安排。
  (三)项目签约和审批手续办理。各开发主体根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会议纪要》与投资主体签约项目。由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协调决定的项目,市本级各部门和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必须建立行政服务绿色通道,凭《决策咨询服务协调会议纪要》,属于备案类的项目直接办理备案和其它各项手续;属于核准类的项目各有关部门相应办理审批和出具相关意见。已通过领导小组协调决定的项目相关手续办理由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在办理时限内协调落实,由市监察局负责监督执行。
  (四)项目跟踪服务。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安排一名市级联系领导,邀请其参加决策咨询服务协调会议,并在会议上明确项目服务工作小组,组长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五、附则
  (一)市开发区牵头负责制定和完善东港工业功能区产业分区规划和项目入园标准,市高新园区牵头负责制定和完善衢化片区产业分区规划和项目入园标准,柯城区、衢江区负责制定和完善所属范围内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布局规划。
  (二)本制度由市经委负责解释。
  (三)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试行。
  
  附件:衢州市区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衢州市区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杜世源(市政府)
  副组长:刘根宏(市政府)
  傅炎康(市经委)
  徐素荣(市开发区)
  朱长清(市高新园区)
  成 员:王盛洪(市发改委)
  王良海(市经委)
  徐中华(市行政服务中心)
  徐静旋(市监察局)
  童瑞堂(市国土局)
  范展鸿(市规划局)
  薛 浚(市环保局)
  方正则(市建设局)
  王政理(市外经贸局)
  陈永耀(市电力局)
  应建忠(市安监局)
  钱发根(市工商局)
  翁云祥(市水利局)
  徐建华(柯城区政府)
  周四方(衢江区政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委,傅炎康兼任办公室主任,王良海、徐中华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