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法官当律师的启示/骆玉生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1 13:26:17  浏览:909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法官当律师的启示

报载,近两年来,一些法院的年轻法官主动辞职,下海当起了律师。在这些法院引起了小小的震动。钦佩、羡慕者有之,惋惜、旁观者有之,讥讽、嘲笑者也有之。对于法官当律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自然有不同的答案。笔者认为,他们的下海,至少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一、法官当律师,是法律人的角色转换,是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我们知道,法官、律师都学习过法律知识,是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是法律人。他们所从事的都是法律工作,只是工作岗位和角色不同而已,其性质都是为了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从这一点上来说,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法官当律师,并没有给谁造成什么损失,而是法律人才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我们知道,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才能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从当事者角度来说,“树挪死,人挪活”。他(她)现在进行角色与岗位转换,是为了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并无什么不当。
二、法官当律师,体现了这些法官价值观念的改变。在中国,传统的儒家观念认为,人生的价值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世俗的话来说,主观上就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虽然客观上是在为国家和人民做事。法官也是“官”,是手中握有一定司法权利的司法官吏。因此,一旦当了官,就要想升更大的官。就法官而言,法官的“升官”就是由助理审判员而审判员,而庭长,而院长,甚至是上级法院的院长。但是,由于法官“金字塔”型的权利结构,不少法官都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梦想的。虽然他(她)可能比较优秀,由于受机遇、职数、条件诸方面的影响,是不能实现自己追求的。虽然他(她)有时采用并不合法与正当的手段。因此,传统的“升官”之路一旦被堵住,或者自我感觉理想可望而不可及,有的法官就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了。现在,社会是开放的,个人发展的途径是多元的。这给法官的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些法官认为,人生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治国、平天下”,也可以在法律服务的岗位上实现其人生追求与目的。而且,根据我国《法官法》的规定,律师以后也可以当法官。这是西方遴选法官的主要途径。我国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因此,下海的法官们在一番摸爬滚打之后,还有可以重操旧业的机遇。
三、法官当律师,体现了法官队伍管理过程中的人文情怀。法官的成长,除了自己的不断努力,离不开国家与法院的培养,也凝结了法官管理者的心血。法官一旦下海,对法院来说,无疑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流失。因为一般而言,凡辞职下海的法官,应该说在业务上是比较好的。因此,作为法院和法官的管理机关来说,不轻易允许法官辞职的。然而,人才资源如同水源,是宜疏不宜堵的。如果是因为爱惜人才,而不予批准法官辞职,人虽然是留下来了,但心却是留不下来的。这样,只能造成这些法官“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古人都已懂得的道理。现实中,曾有一些法院和法官的管理机关不批准法官辞职,出现了当事者工作热情不高并进而影响其他法官工作的现象。从这一点上说,准予法官辞职当律师,无疑是法官管理上的一大进步。同时,这也为法院中法官的“能进能出”做出了一种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准予法官辞职当律师,这不仅是对辞职法官个人意愿的尊重,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也便于对在职法官的管理和使用。
四、法官当律师,给了法官的管理机关和管理者一个提醒,要切实关心、尊重的法官,从政治上、物质上提高法官待遇。古人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法官之所以辞职当律师,就其个人来说,可能是认为当律师会更适宜实现其人生价值的;从经济方面来说,可能会增加自己的劳动收入。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中西部地区还不富裕。我国的法官现在虽然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但法官队伍的管理仍参照公务员序列标准执行。目前,我国的法官,特别是基层法院的法官,与行政机关公务员相比,物质待遇还比较低,有的地方甚至连工资都不能确保按时发放。但是,国家对法官的要求却远比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要求高得多。既有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作风纪律方面的要求,也有业务水平方面的要求。这造成了法官所享有的权利与所承担的义务很不对等。权利与义务的失衡,对于中老年法官来说,他们考虑到自身因素和家庭条件,一般是不会随意“跳槽”的,只好将就着熬到退休。而年轻的法官是不会这样想和这样做的。当法官,尤其是当基层法院的法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一旦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或取得律师资格,他们中有的人会觉得人生的路还长,不能在这样清贫的生活中虚度了光阴,更不能让自己“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因此,法官的管理机关和管理者要让法官心甘情愿地“从一而终”,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切实提高法官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如《法官法》规定的法官津贴及时兑现问题。这样,经过若干年、数十年的努力,让法官真正成为法律人所崇尚、热爱的神圣职业。试想,到了那时候,还有哪个法官去当律师呢?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法院 骆玉生
联系电话 0563—2515685(办)
电 邮 lus3030685@yahoo.com.cn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福利彩票发行机构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福利彩票发行机构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了扶持和发展国家福利事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部分行业、企业继续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7〕38号)中规定,对社会福利有奖募捐的发行收入在1996年、1997年免征企业所得税,该规定已执行到期。现就彩票发行机构缴纳企业
所得税的问题明确如下:
一、各级福利彩票发行机构,应依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7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9〕65号
)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各级福利彩票发行机构的福利彩票发行收入,自2000年1月1日起,全额计征企业所得税。1998年度各地已计征企业所得税的,不再退库。



1999年5月21日

淄博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


淄博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2003年1月26日 淄博市人民政府令第30号淄博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条 为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山东省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适用本办法。
  持有本市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非农业和农业户口混合的家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其非农业户口的家庭成员可以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三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当坚持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和应保尽保的原则,鼓励劳动自救。


  第四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政府负责制。市与区县民政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财政、统计、物价、劳动保障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相关工作。
  区县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具体管理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第五条 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市居民,按照差额补助的方法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抚养关系且共同生活的人员。包括下列人员:
  (一)配偶;
  (二)父母与未婚子女;
  (三)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四)父母双亡且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未成年或者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孙子女和外孙子女;
  (五)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人员。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其他劳动收入;
  (二)离退休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及领取的各类保险金;
  (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
  (四)出租或者变卖家庭资产获得的收入;
  (五)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及其孳息;
  (六)继承的遗产和接受的赠与;
  (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应当计入的其他收入。


  第八条 城市居民的下列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的奖励金,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
  (二)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及保健金;
  (三)在职人员按规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金;
  (四)政府和社会给予贫困在校生的补助金;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不计入的其他收入。


  第九条 家庭收入的计算,按照居民家庭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前三个月实际收入的平均数额计算。


  第十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按照本市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义务教育费用确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第十一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按照规定实行分级负担。
  区县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费和聘用工作人员经费。


  第十二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市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福利资金,可以适当安排一部分用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民政部门应当在每年年底前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下一年度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财政预算。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核准的支出预算按月拨付,保证使用。


  第十三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由财政、审计、监察部门依法进行监督。
  民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使用情况,并编制年终决算,送财政部门审核。


  第十四条 城市居民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应当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
  (三)家庭收入证明;
  (四)民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接到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十六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当在申请人所在单位和居住区张榜公布,无异议后,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经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复核后,报区县民政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 未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地方,居民家庭要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可直接向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由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直接履行调查核实和报批程序。


  第十八条 区县民政部门通过审查,对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当自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30日内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并报市民政部门备案;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对保障对象家庭收入情况按季度进行核查,根据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变化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手续。


  第二十条 城市居民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如实通报家庭成员及收入变化情况,接受定期核查;
  (二)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应当主动就业或者接受有关部门介绍的工作;
  (三)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尚未就业的,应当参加其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


  第二十一条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享受以下优惠待遇:
  (一)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3年内可以免交工商部门收取的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小学、初中学生免交杂费,国办学校高中段(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市属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计划内招收的学生,学费减免70%;
  (三)在本市非营利性医院就医,免收普通挂号费,减收CT、磁共振、动态心电图、胃镜、r照像、彩超等大型设备检查费的20%,住院减收床位费20%、治疗费20%;
  (四)兴办生产经营服务项目的,税务部门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给予减免税照顾;
  (五)家庭生活用自来水每户每月8吨以内,管道煤气、天然气每户每月10立方米以内,按70%收费,超过部分按正常标准收费;
  (六)家庭用电,免交电表校验费、室内低压线路故障检修费、室内线路整改配套费;
  (七)租住公房的,房租按当前价格的70%收取;
  (八)市、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优惠待遇。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有关部门介绍就业或者拒绝参加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的,由民政部门取消其本人享受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二十三条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县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情节严重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二)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第二十四条 从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审批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不签署同意意见的,或者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故意签署同意意见的;
  (二)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


  第二十五条 城市居民对区县民政部门作出的不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减发、停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决定或者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淄博市人民政府1997年1月20日颁布的《淄博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